4/17/2005

鳥是恐龍演化 找到新證據

鳥是恐龍演化 找到新證據

【聯合新聞網 記者鍾蓮芳/報導】
科學家對「鳥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假設,有進一步的證明。5位來自台灣和加拿大的科學家根據一件7000萬年前的罕見竊蛋龍骨盤化石、保存了一對有殼蛋,找到這個假設的「失落環節」,從生殖生物學得到證明:鳥應該就是現在還活著的小恐龍。

這個推論,不只首次揭開了恐龍生小孩的祕辛,也將近年有關獸足類恐龍的「竊蛋龍」孕育下一代的行為,從竊蛋、孵蛋,再次推翻為不孵蛋。

這篇論文在15日出版的國際權威期刊科學 (Science)雜誌刊出。收藏這個化石的石尚礦物化石博物館昨天首次展示此化石標本。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資深研究員程延年說,研究恐龍的學者對恐龍演化為鳥雖然有不少推論;但是在生殖生物學、行為學、組織學 (溫血或冷血)、發育學上,還未得到證明。

而由他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館佐藤環和吳肖春、台北板橋石尚礦物化石博物館蕭語富、及加拿大卡加利大學哲蘭提斯基等人共同發表的研究論文,則透過這個世界首見、體內仍保留有一對帶殼蛋的恐龍化石,找到新的證明。

研究團隊根據多樣比對項目推論:這個採自中國江西省的標本和鄰近地區的標本相同、屬竊蛋龍標本;體內保留的長形蛋亦與竊蛋龍窩巢的蛋相同,且比成熟的竊蛋龍蛋顯得較為「年輕」。

進一步將標本的生殖系統,和現行爬行動物的鱷類及鳥類比對亦發現,鱷類有著雙輸卵管,每條輸卵管一次下多個蛋,依序築巢、產卵、孵化;鳥類僅有
單一輸卵管,每次發育一顆蛋,依序定時排放並育子。而這一隻7000萬年前竊蛋龍的母親擁有兩個條輸卵管,每條輸卵管每次只排出單一顆蛋,與典型鳥類相
同,生殖系統呈現了介於原始型爬行動物與進階鳥類間「中間型」的特徵,足為爬行動物 (原始鱷)「演化」為鳥類的證明。

再與附近發現的十多個整齊環狀、多層次排列的竊蛋龍窩巢化石對照,推論竊蛋龍的生育行為,發現母竊蛋龍不僅會認巢,會多次重返同一巢中生蛋,每次排放出成對的蛋、還會依序列環狀產卵,形成窩蛋樣貌,因為分次、排列的產卵模式,他們亦推論母竊蛋龍只生蛋不孵蛋。









研究發現竊蛋龍子宮保存2枚有殼卵

【中央社 記者林惠君台北十六日電】
你知道恐龍如何生蛋的嗎? 5位來自台灣和加拿大科家學研究發現,竊蛋龍骨盤部位化石標本,在子宮內保存一對有殼卵,這種生殖結構介於原始型爬行動物與進階鳥類間,這個重大發現同時支持並強化鳥類是由獸足類恐龍演化而來的假說。

這個重大發現是由來自台灣國立科學博物館、石尚礦物化石博物館與加拿大國家自然博物管、Calgary大學科學家根據一件7000萬前年 (白堊紀晚期,江西贛州地區紅城盆地)罕見的竊蛋龍骨磐部位化石標本。

近年來,科學界倡行「鳥是恐龍演化而來」,甚至說「鳥就是現今的小恐龍」,不過這個假設的爭議不斷。

參與研究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資深研究員程延年博士表示,現行爬行動物的鱷類,有著雙輸卵管,每條輸卵管一次下多個蛋,依序築巢、產卵、孵化。現生鳥類僅有單一輸卵管,每次發育一顆蛋,依序定時排放並育子。

程延年指出,竊蛋龍是和鳥類系譜關係最親近,這次研究發現,這一隻7000萬年前竊蛋龍的母親擁有兩個條輸卵管,但每條輸卵管每次只排出單一顆

(就像典型的鳥類一樣),介於原始型爬行動物與進階鳥類之間,一種演化上「中間型」的特徵,他說,這次發現是把爬行動物(原始鱷)與鳥類間演化的失落環節
(miss link)找出來。

這項研究論文同時被世界頂尖的科學雜誌(Science)期刊接受並在近期發表。

程延年預告,接下來他們研究團隊會針對竊蛋龍如何築巢、產卵、孵化、育子等行為作一假說。

這些科學家根據手中掌握的十多顆竊蛋龍窩蛋的化石,認定成體的竊蛋龍母親是蹲伏在預先建造的窩巢中心部位,多次重返同一巢中,每次排放出成對的
蛋,序列妥善安置,形成多層次、環狀的恐龍蛋樣貌,恐龍母親可能以細砂覆蓋住窩蛋,讓炙熱的白堊紀陽光自然孵化。
這篇論文作者分別是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資深研究員程延年博士、石尚礦物化石博物館管長蕭語富、加拿大渥太華國家自然博物館吳肖春博士、
TamakiSato博士及加拿大Calgary大學教授Darla K.Zelenitsky博士。



罕見化石 揭恐龍生育之謎

綜合外電消息/路透社

圖片:
在這塊化石的右下角,可見其中一隻恐龍蛋化石。(美聯社)

 科學家首次在中國江西省發現了一具體內有一對有殼蛋的雌性恐龍化石,這次罕見發現為科學家提供了有關恐龍生殖規律的新證據,並進一步支持了鳥類從恐龍進化的理論。

 科學家周四指出,化石包括類似恐龍的骨盤及一些脊椎骨,還帶有卵巢和輸卵管系統,初斷是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竊蛋龍,生前體長可能達至4米,而兩隻恐龍蛋化石的外形好像菠蘿大小的馬鈴薯。

 科學家還發現,恐龍生蛋的方法在某種情況下與鱷魚生蛋的方式相似,但同時又與鳥類生蛋的方式相似。雌性鱷魚和類似的原始爬行動物體內有兩個卵巢,有助牠們每次可生下一窩蛋,而雌性鳥類只有一個卵巢,因而每次只能生下一隻蛋。

 科學家認為,由於恐龍的生蛋能力介乎鱷魚與鳥類兩者之間,因而這令人聯想到恐龍蛋與現代的鳥類有關連,恐龍可生下多於一隻蛋,但牠每個卵巢每次只能生一隻蛋。

 加拿大渥太華自然博物館的佐滕玉樹說,許多科學家一直都支持現
代鳥類來自恐龍的理論,而這個最新研究可說是一個「有力的證據」,進一步證實了這個理論。華盛頓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卡倫奴也表示,最新發現使科學家
對這種恐龍的生活規律,以及對鳥類進化的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台加團隊研究證實 「鳥」是由恐龍演化而來

李宗祐/台北報導
    鳥是由恐龍演化而來?近幾年來,已成為古生物學界研究焦點。台灣與加拿大跨國研究團隊根據在大陸江
西挖掘到的七千萬年前恐龍化石,從竊蛋龍骨盆腔內發現兩顆接近成熟的恐龍蛋,也首次證實獸足類恐龍具有雙輸卵管構造,也將恐龍從爬蟲類演化成為鳥類過程的
「失落環節」銜接起來。

    這項研究成果已刊登在昨日出刊的「科學」期刊,首次揭開恐龍「如何生小孩」的秘辛!



    
由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資深研究員程延年、石尚礦物化石博物館長蕭語富,以及加拿大渥太華國家自然博物館研究員吳肖春和沙托(Tamaki
Sato)等五名學者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三年前在美國土商世界化山礦物寶石交易會,「以物易物」取得西元二○○二年從江西省紅城盆地挖掘出土的竊蛋龍化
石後,歷經三年的修復裝架,發現是該件標本保存有完整的竊蛋龍立體骨盤,骨盆腔內更保存一對罕見的恐龍蛋。

    程延年指出,這件化石標本是科學家首次在雌體恐龍體腔內發現兩顆保存完整的有殼卵,證實竊蛋龍所屬的獸足類恐龍擁有雙輸卵管的構造,與現有
的爬行動物鱷類相似。但與鱷類不同的是,這兩顆恐龍蛋已接近成熟,而且位於子宮附近,幾乎同時經由泄殖腔排出,這種每個輸卵管每次生一顆成熟卵的方式,與
鱷類每個輸卵每次同時生多顆蛋有所不同,反而比較像僅有單輸卵管,一次下一顆蛋的鳥類。


    程延年強調,竊蛋龍這種像鱷、又像鳥的「生殖策略」,介於原始爬行動與進階型鳥類之間,正好符合演化過程的「中間型」特徵,這項重大發現更進一步強化鳥類是從獸足類恐龍演化而來的假說,為古生物學界未來研究提供一個全新的方向。


    他表示,自從科學家在一九九六年恐龍化石找到羽毛的特徵後,提出鳥是從恐龍演化而來的假說後,古生物學界就積極尋找更多的證據,後來又有學者分析發現始祖鳥與恐龍的體骼構造有很多相似性,但恐龍到底如何演化成為鳥類,在科學上仍有許多「失落環節」無法銜接起來。


    程延年指出,研究團隊也從竊蛋龍窩巢出現二到三層、成對排列的恐龍蛋化石推論,每隻母恐龍都有自己的窩,推翻科學家過去主張母恐龍隨便下蛋,再翻轉孵蛋的假說。


    台加研究團隊從十幾窩恐龍蛋化石分析認為,母恐龍是蹲伏在預先建造的窩巢中心,定期回到窩裡每次生出成對的蛋,並依時鐘的三、六、九和十二
點的方位,排成多層環狀序列,再用細砂覆蓋,讓炙熱的白堊紀陽光自然孵化。程延年表示,每隻母恐龍都會定期回到自己的窩照顧「貝比」,並不像人類過去想像
的那麼隨意和低智商。




江西恐龍蛋化石證明鳥由恐龍進化而來

中國江西網

    從一個雌性恐龍骨盆化石中發現的兩個帶殼的恐龍蛋,可以為解決鳥類是否由恐龍進化而來的問題提供重要線索。

    加拿大卡爾加裏大學專門研究恐龍繁殖的古生物學家達拉·澤勒尼茨基(Darla Zelenitsky)說,這兩個發現於中國東南部的土豆大小的恐龍蛋,是轉化生物學在恐龍繁殖方面首個決定性的證據。

    這兩個恐龍蛋是經渥太華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科學家鑒定的。這一發現將發表在4月15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

    這兩個18釐米長的恐龍蛋位於兩個輸卵管中。爬行類動物透過兩個輸卵管一次可產十幾枚蛋,而鳥類一天只能產一枚蛋。

    國際研究小組成員、論文作者澤勒尼茨基說,這頭特殊的恐龍處在由爬行動物向鳥類轉變之中,正在成為一隻鳥。

    這一發現被一些古生物學學科帶頭人(包括加拿大著名恐龍研究專家飛利浦·寇裏Philip Currie)稱為古生物學研究的重大成果。儘管恐龍蛋化石過去發現不少,但存在於恐龍體內完整的恐龍蛋化石還是首次發現。在此之前,繁殖變異的爭論一直處在理論層面上。

    加拿大皇家恐龍博物館館長寇裏說,發現這樣的標本似乎簡直是不可能的,我們現在終於找到源頭了。

    此前在任何爬行類動物化石中都沒有發現過帶殼的蛋,包括恐龍、烏龜和鱷魚。

    這個標本是2002年在距香港以北200公里的江西省由當地一名地質人員發現的,後被台灣一傢俬人博物館買走,然後又被捐給了台灣自然博物館。

    科學雜誌該論文的另一位作者、在渥太華從事研究工作的吳曉春(Xiao-chun Wu)說,起初感到這個發現是不可思議的,擔心化石是假的。因為曾有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鳥化石後來證實是由幾種動物化石粘起來的。

    經過鑒定,吳曉春肯定這個標本是真實可靠的。他說,我們爭論的問題有了真實的、具體的證據,大家都非常激動。

    十多年來,有幾項重要發現顯示恐龍與鳥類有聯繫。中國東北的恐龍化石顯示成熟的恐龍坐在象鳥巢的東西上面,其餘的恐龍象鳥一樣折著脖子睡覺,為解進化論之謎提供了一些證據。

    澤勒尼茨基說,這個標本所告訴我們的恐龍繁殖生物學方面的資訊是別的標本所不能的。它提供了恐龍象鳥的有力證據。

    這個化石估計有六千五百萬到一億年的歷史,即白堊紀晚期。當時恐龍開始絕跡。它是一個2至3米長的小恐龍。這種恐龍被認為是鳥類的祖先。

    20世紀初,這種恐龍被稱作竊蛋龍。根據現在的新發現,看來需要重新考慮。

    它們被看作是食腐動物。以前的研究認為它們的食物包括蛋、肉和植物。

    “這種恐龍之所以稱作竊蛋龍,是因為古生物學家發現標本中恐龍總是和蛋聯繫在一起,以為這種恐龍偷他種恐龍的蛋吃,”澤勒尼茨基說,“事實上,它們是在孵自己的蛋,保護自己的蛋,而不會吃別的恐龍的蛋。”


台加學者發表發現體內帶殼蛋恐龍標本

中央社記者吳顯光渥太華十五日專電


最近台灣和加拿大的古生物學者研究發現一具體內保有一對帶殼蛋的獸腳類恐龍標本,為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學說提供了新的證據。研究報告在今天出版的國際權威雜誌「科學」上發表,恐龍標本只保存骨盆部分,從中國江西省出土,目前收藏在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經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程延年、加拿大自然博物館佐藤環和吳肖春、台北板橋石尚礦物化石博物館蕭語富、以及加拿大卡加利大學哲蘭提斯基等學者的研
究,該恐龍標本屬於一大型食蛋龍,其體內一對帶殼蛋的形態和超微結構,跟採自同一地區,已歸於食蛋龍類的恐龍蛋化石一致,雖然已往曾有過報導說,在恐龍體
內發現有蛋一樣的東西,但是,由於無蛋殼形成而無法肯定。

這次程延年博士等發現的一對帶殼蛋仍留在恐龍體內是世界首例,這對於瞭解這類恐龍的生殖系統和方式,以及恐龍和鳥類的關係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蛋恐龍標本的最重要意義,在於科學家能用實際的化石來瞭解獸腳類恐龍的生殖方式,雖然有不少骨骼特徵標明鳥類很可能起源於獸腳類恐龍,但是根據以往的化石
證據,對獸腳類恐龍生殖方式的研究存在激勵的爭論,該類恐龍像其他爬行動物 (例如鱷魚和烏龜)
那樣,一次就生產一窩的蛋,還是像鳥類那樣,一次就生一個蛋,該帶蛋恐龍標本將能對這些假說給予論證。

以往發現的食蛋龍類成窩的蛋,大多是
一對一對排列成圓圈,並有兩層或三層,通常食蛋龍一窩蛋有三十個以上。根據在新標本體內蛋的相對大的個體和位置,以及在現生爬行動物中蛋的生成過程,研究
學者們認為該食蛋龍在活的時侯,體內不可能有多於一對蛋,而新標本體內的一對蛋平行排列,這標明食蛋龍類恐龍像現生爬行動物一樣,有一對輸卵管,這在進化
上是個原始特性。鳥類只有一個輸卵管,是進步特性。

然而如上述,在活的時侯該食蛋龍體內只有一對蛋,那麼食蛋龍類恐龍一次只能產一對蛋,也
就是說,像現生鳥類一樣,食蛋龍類恐龍每側的輸卵管,一次只能形成一個蛋和每次只能產一個蛋,一窩蛋須要多天才能產滿,在這一點上,食蛋龍類恐龍顯示出比
其他爬行動物進步而像鳥類。這也是首次在生殖方式上有確切的証據支援鳥類起源於獸腳類恐龍的學說。

另外,根據蛋較尖的一端在新標本體內指向後方和在成窩蛋中指向外周,學者們首次論証了母恐龍是每次到空白的蛋窩中央轉著圈產蛋的。


新發掘中國江西贛州化石揭開恐龍產蛋之謎

新華網洛杉磯4月14日電(記者陳勇)

  由加拿大和中國台灣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14日說,他們對在中國江西贛州附近發掘出的恐龍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這組化石帶有卵巢和輸卵管系統以及兩枚尚未產出的恐龍蛋,這一難得的發現揭示了恐龍和爬行動物以及鳥類的親緣關係。    


    科學家們在當天的美國《科
學》雜誌網路版發表論文說,這組恐龍化石包括幾節��椎和尾椎骨、髂骨、坐骨和部分腿骨,而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恐龍骨盆結構,其中還有兩枚
已經成型、卻還沒來得及產出的恐龍蛋。據了解,這組化石是中國內地研究人員在贛州附近發掘出的,提供給這一研究小組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初步斷定,這只雌性恐龍是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竊蛋龍,屬於獸腳亞目,它生前可能有4米長。獸腳亞目恐龍據信是現代鳥類的祖
先,在對新化石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它的生殖系統既與現代鳥類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不少地方像鱷魚等相對更古老的爬行動物,呈現出過渡態。    


    比如,這只恐龍有兩個卵巢、兩條輸卵管,這一原始的特徵很像鱷魚,而鳥類卻只有一套卵巢和輸卵管。現代鳥類每次生一枚蛋直到滿一窩,而鱷魚等爬行動物一次生一窩很多枚蛋,那麼恐龍是如何生蛋的?研究人員說,恐龍產蛋的方式同樣介於兩者之間。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這只恐龍應該是成對地生蛋,它生出兩個蛋之後將其排好,然後又開始生下一對,直至十幾枚蛋將窩填滿為止。過去科學家
曾猜測,恐龍蛋成對出現可能是恐龍父母為了保住後代而將蛋偽裝起來的結果,而新發現表明“這更可能是兩枚蛋幾乎同時產下而造成的”。    


    骨盆化石中成對出現的兩個蛋,大小接近鳳梨,形狀類似土豆,並已經長出了堅硬的蛋殼。鱷魚蛋的蛋帶有多層、韌性的殼,而鳥類的蛋有單層、堅硬的殼,研究人員認為,這只恐龍生的蛋應該更像鳥類的蛋。


    他們強調,這組化石儘管還不足以構成最充分的證據,但和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學說是一致的。而且,對恐龍、鳥類以及鱷魚等爬行動物的比較,可以揭示出三者之間的親緣關係。

2 comments:

pig88 said...

哇~超詳細的

謝謝嚕~你好厲害唷><


Neifion said...

呃 這些都只是引用自各個新聞的報導 orz...